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結毒潰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結毒潰爛
證名,屬梅毒晚期病變,因毒邪深伏,腐蝕肌膚、筋骨所致。見於《梅氏驗方新編》第七集,以皮膚、肌肉、筋骨結腫潰爛為主要表現。此證多因楊梅瘡毒未盡,遷延日久,或誤治失治,毒邪內陷,凝聚成結,腐敗血肉而成。
中醫病機
結毒潰爛之成因,與「濕熱毒瘀」密切相關。梅毒之毒邪屬穢濁之氣,初期多犯肌表,若未及時清解,則深入經絡,鬱而化熱,灼傷陰血,終致氣血壅滯,血肉敗壞。其病位多在肌膚、筋骨,嚴重者可損及臟腑。
臨床表現
- 皮膚潰爛:瘡面深陷,邊緣硬結,膿血夾雜,久不收口。
- 筋骨損傷:關節腫痛變形,甚則骨節穿潰,流出腐敗膿液。
- 全身症狀:或伴發熱、形瘦神疲,舌質暗紅,苔黃膩,脈弦澀。
外治方藥
- 熏洗法:以黑豆、生甘草節等分煎濃湯,先熏後洗,取其解毒斂瘡之效。
- 摻藥法:
- 鵝黃散(《外科正宗》方):輕粉、熟石膏、川黃柏等分研末,加冰片少許。
- 瘡面濕爛者,直接摻藥末以燥濕拔毒。
- 瘡面乾裂者,以豬膽汁或麻油調敷,潤膚生肌。
- 鵝黃散(《外科正宗》方):輕粉、熟石膏、川黃柏等分研末,加冰片少許。
內治原則
可參見「楊梅結毒」條,總以清血解毒、化瘀通絡為主,方選:
- 土茯苓湯(《景岳全書》):土茯苓為主藥,配金銀花、薏苡仁、澤瀉等,利濕排毒。
- 五寶散(《醫宗金鑒》):含琥珀、硃砂、冰片等,化腐生新,適用於毒瘀膠結之證。
古籍補充
《瘍醫大全》提及,此證若見「毒結骨髓」,可佐以蟲類藥如全蠍、蜈蚣,搜風剔毒;《外科真詮》則強調「扶正托毒」,虛者加黃耆、當歸,補益氣血以助斂瘡。
結毒潰爛屬頑惡之疾,外治與內服並重,需據證候深淺調配方藥,以達解毒、化瘀、生肌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