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結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結代

一、基本概念
「結代」為中醫學中描述脈象與經氣運行異常的專有名詞,包含兩層涵義:

  1. 經氣結止:指經脈之氣運行受阻,停滯不通。《靈樞·歲露論》提及:「此兩邪相傳,經氣結代者矣」,意指外邪與內邪相搏,導致經氣滯澀,氣血無法順暢周流。
  2. 脈象總稱:為「結脈」與「代脈」的合稱,二者皆屬節律不整的間歇脈,但成因與表現各異(詳見下文)。

二、脈象解析

  1. 結脈

    • 特徵:脈來緩慢,時而一止,止無定數(間歇不規則)。
    • 病機:多因氣血痰食鬱結,或陰寒凝滯,導致心陽受阻、脈道澀滯。常見於實證或虛實夾雜之證,如痰瘀互結、胸痹心痛等。
  2. 代脈

    • 特徵:脈來緩弱,規律性止歇,止有定數(如跳動五次後一止,反覆固定)。
    • 病機:主臟氣衰微,氣血虧虛,無法接續脈氣。多見於久病體虛、心脾陽氣不足,或驚恐過度耗傷真氣。

三、經絡氣血與結代之關係
《內經》強調「經氣結代」與外邪侵襲、內傷情志密切相關。若六淫(如寒、濕)客於經脈,或七情過極導致氣機逆亂,皆可能使經氣「結而不行」,反映於脈即為結代。例如:

  • 寒邪凝滯:寒性收引,阻遏陽氣,脈道拘急而現結脈。
  • 心脾兩虛:氣血生化不足,脈失濡養,呈現代脈。

四、臨床鑑別與意義
結脈與代脈雖同屬間歇脈,但預後不同:

  • 結脈:多屬邪實,若調治得當,氣血通暢則脈復常。
  • 代脈:常提示臟氣衰敗,如《傷寒論》云:「脈來動而中止,不能自還,因而復動者,名曰代陰」,需重視扶正固本。

五、古籍論述補充
《脈經》進一步闡釋:「結脈往來緩,時一止復來;代脈來數中止,不能自還。」後世醫家如李時珍《瀕湖脈學》亦區分二者,強調結脈「陰盛則結」,代脈「元氣脫離」。

六、相關證候舉隅

  • 結脈常見證型:氣滯血瘀、痰濁閉阻、寒凝心脈。
  • 代脈常見證型:心陽不振、脾腎陽虛、久病氣血衰竭。

結代脈象不僅是診斷指標,更是整體氣血陰陽失衡的外在徵兆,需結合四診合參,辨明虛實寒熱,方能精準論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