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彩雲捧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彩雲捧日
彩雲捧日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屬風輪赤障範疇,亦與「血翳包睛」密切相關。此證特徵為風輪(即黑睛,相當於現代醫學之角膜)表面生赤色障翳,其形厚薄不一、高低不平,患者常覺疼痛澀滯,畏光難睜,見光或遇人時雙眉緊蹙,伴隨眵多淚溢。細察之,可見白睛(鞏膜)赤脈縱橫,與風輪赤障相互映照,呈現紅紫交雜之狀,猶如彩雲環繞烈日,故得此名。
病因病機
此證多因肝肺風熱壅盛,或陰虛火旺,上攻於目所致。風熱之邪外襲,或情志內傷、飲食不節,導致氣血瘀滯,化火生翳。赤脈纏繞風輪,血瘀化熱,灼傷目絡,遂成赤障;若久病不癒,熱毒深伏,則翳障增厚,甚至遮蔽瞳神,影響視力。
證候特徵
- 風輪赤障:黑睛表面出現赤色混濁翳膜,邊界不清,形如雲霧堆積。
- 白睛紅赤:鞏膜血絡擴張,赤脈貫布,與風輪赤翳相映。
- 疼痛畏光:因火邪上灼,患者目痛難忍,遇光加劇,常閉目避光。
- 淚眵交加:肝熱乘肺,津液外溢,故淚黏稠,眵多膠結。
相關典籍
清代《目經大成》卷二記載:「此癥滿風輪生障赤色,厚薄高低不等,痛澀莫敢開視,見人則兩眉緊鬥,眵淚並流,且絲脈縱橫,白睛亦紅紫相映,故曰彩雲捧日。」其描述與「血翳包睛」相似,均屬風輪瘀熱重症,然「彩雲捧日」更強調赤翳與白睛赤脈交織之病態意象。
治法探討
傳統中醫治療此證,首重清瀉肝肺風熱,兼以涼血散瘀。內服方如退赤散(《審視瑤函》)加減,以黃芩、梔子清肝瀉火,當歸尾、赤芍活血化瘀;若陰虛火旺,可合用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。外治法則配合清熱解毒之眼藥點目,如黃連煎汁洗眼,或珍珠末調敷。針灸可取太衝、睛明等穴,以疏調肝目氣機。
此證若遷延失治,赤翳深入風輪,恐致翳膜堅結,遮蔽神光,故早期辨證施治尤為關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