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節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節疳的定義: 節疳是小兒疳疾的一種,主要表現為耳內生瘡,肌肉消瘦,骨節皆露。病因多由腎經虛熱所致。治療宜滋腎清熱,可使用知柏地黃丸等中成藥。

臨床表現:

  • 耳內生瘡:多為小膿瘡,有時可伴有流膿、疼痛等症狀。
  • 肌肉消瘦:患兒面色蒼白,肌肉鬆弛,消瘦明顯。
  • 骨節皆露:患兒骨骼發育不良,骨節突出,手足細長。
  • 其他症狀:患兒可伴有發熱、煩躁、食慾不振、大便乾燥等症狀。

治療方法: 主要以滋腎清熱為主,可使用知柏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等中成藥治療。也可以結合針灸、推拿等中醫外治法治療。

預防方法:

  •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保持居住環境清潔,勤通風換氣。
  • 加強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• 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家長應該提高警惕,做好節疳的預防工作。如孩子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,避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