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接骨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接骨發,中醫病名。指生於小腿之下,跟骨之上的癰瘡。見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該病多因濕熱流注於下肢而成。

症狀表現為:初起如核桃大小,色紅漫腫,微脹痛。宜[清熱解毒](/dic/10198),活血化瘀,使膿速潰,遲則膿毒傷筋。早期治同外癰;若遲潰則傷筋脈,日久治療可參見無頭疽條。

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接骨發,生於小腿之下,跟骨之上。初起如核桃,色紅漫腫,微脹痛。宜清熱解毒,活血化瘀,使膿速潰,遲則膿毒傷筋。早期治同外癰;若遲潰則傷筋脈,日久治療可參見無頭疽條。”

接骨發是一種由濕熱毒邪引起的下肢癰瘡,多發於小腿跟骨處。其發病初期,症狀與外癰相似,但由於位置特殊,治療不當,易延誤病情,導致筋脈受損。因此,在治療接骨發時,應注意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,並根據病情適當使用抗生素等藥物,以促進膿液儘快排出,避免病情加重。

此外,在日常生活中,患者還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並保持局部皮膚清潔,以免感染。如果出現發熱、頭痛、寒戰等全身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