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接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接骨,經外穴別名。見《中國針灸學》即接脊。參見該條。

接骨穴,出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別名接脊。屬足太陽膀胱經[1]。主治腰背痛脊強項強,肩臂痛,手臂不舉,[手指麻木[2]](/dic/11568),瘧疾癲狂,小兒驚風

定位:在腰部,當第五腰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

取穴方法:正坐位,在腰部,當第五腰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處取穴。

主治疾病:腰背痛,脊強,項強,肩臂痛,手臂不舉,手指麻木,瘧疾,癲狂,小兒驚風。

針刺方法:直刺[3]0.5-1寸,可灸。

穴位配伍:配大椎穴、風池穴、肩井穴,有舒筋活絡,通經活血的作用,主治腰背痛、肩臂痛。

配腎俞穴腰陽關穴,有補腎[4]益精,強腰健骨的作用,主治腰背痛、腰膝酸軟。

委中穴、承山穴,有舒筋活絡,通經活血的作用,主治腰腿痛

合谷穴、足三里穴,有疏肝理氣,通經活絡的作用,主治腰背痛、肩臂痛。

艾灸方法:艾條灸或溫灸,每次10-15分鐘,可隔日1次,10次為1療程。

穴位功效:接骨穴,具有舒筋活絡,通經活血的作用。

穴位配伍:接骨穴配大椎穴、風池穴[5]肩井穴,有舒筋活絡,通經活血的作用,主治腰背痛、肩臂痛。

接骨穴配腎俞穴、腰陽關穴,有補腎益精,強腰健骨的作用,主治腰背痛、腰膝酸軟。

接骨穴配委中穴、承山穴,有舒筋活絡,通經活血的作用,主治腰腿痛

接骨穴配合谷穴、足三里穴,有疏肝理氣,通經活絡的作用,主治腰背痛、肩臂痛。

艾灸方法:艾條灸或溫灸,每次10-15分鐘,可隔日1次,10次為1療程。

穴位禁忌:孕婦慎用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足太陽膀胱經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  2. 麻木(医学术语)_百度百科

  3. 直刺_百度百科

  4. 腎精充足就能長壽!中醫博士教你10招+6食材補腎

  5. 风池穴 - 医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