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腳氣傷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腳氣傷寒,病證名。兩跗忽然紅腫,因而發熱,兩脛俱浮作痛之證。見《惠直堂經驗方.傷寒門》。治宜消其濕熱,從膀胱下行,則身熱自退,用順導湯等方。參見腳氣條。

腳氣傷寒,又名腳氣熱,是一種由濕熱引起的足部疾病。其主要症狀為兩腳突然紅腫,發熱,兩腿浮腫疼痛。治療上應以清熱利濕、通絡止痛為主,可用順導湯等方治療。

腳氣傷寒的病因主要與濕熱有關。濕熱之邪侵襲足部,可導致足部經絡阻塞,氣血不通,從而引起腳氣傷寒。此外,飲食不節、勞累過度等因素,也可能導致濕熱內生,從而引發腳氣傷寒。

腳氣傷寒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兩腳突然紅腫,發熱。
  2. 兩腿浮腫疼痛。
  3. 小便短赤,大便溏薄。
  4. 舌苔白膩,脈滑數。

腳氣傷寒的治療應以清熱利濕、通絡止痛為主。可用順導湯等方治療。順導湯由蒼朮、黃柏、滑石、車前子、澤瀉、木通、甘草等組成,具有清熱利濕、通絡止痛的功效。

腳氣傷寒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食物。
  2. 注意休息,避免勞累過度。
  3. 保持足部清潔,勤換鞋襪。
  4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如果出現腳氣傷寒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