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腳氣入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腳氣入腹,病證名。腳氣危證之一。腳氣以足上入於腹,症見腹部不仁,腹脹,胸悶,氣喘者。見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七。治用「千金」半夏湯、茱萸湯、松節湯、蘇子降氣湯、沉香降氣湯等方。參見腳氣條。

腳氣入腹,是指由於腳氣病變,導致病邪由足上入於腹部,出現腹部不仁、腹脹、胸悶、氣喘等症狀的一種病證。

腳氣入腹的病因,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或嗜酒,或久坐不運動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濕熱內生,蘊結於足,化生痰濁,痰濁上泛,阻遏清陽,影響脾胃運化,導致氣機不暢,出現腹部不仁、腹脹、胸悶、氣喘等症狀。

腳氣入腹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腹部不仁:指腹部皮膚不敏感,按之無痛。
  2. 腹脹:指腹部脹滿,按之不減。
  3. 胸悶:指胸部脹悶,氣短,呼吸不暢。
  4. 氣喘:指呼吸急促,不能平臥。

腳氣入腹的治療,以清熱化痰、健脾利濕為主。常用方有「千金」半夏湯、茱萸湯、松節湯、蘇子降氣湯、沉香降氣湯等。

「千金」半夏湯由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燥濕化痰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主治腳氣入腹,症見腹脹、胸悶、氣喘等。

茱萸湯由吳茱萸、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燥濕化痰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主治腳氣入腹,症見腹脹、胸悶、氣喘等。

松節湯由松節、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燥濕化痰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主治腳氣入腹,症見腹脹、胸悶、氣喘等。

蘇子降氣湯由蘇子、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燥濕化痰、降氣消脹的功效。主治腳氣入腹,症見腹脹、胸悶、氣喘等。

沉香降氣湯由沉香、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燥濕化痰、降氣消脹的功效。主治腳氣入腹,症見腹脹、胸悶、氣喘等。

腳氣入腹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過食肥甘厚味,或嗜酒,或久坐不運動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