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擦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擦面

擦面,又稱「浴面」,為中醫自我推拿手法之一,記載於清代醫家吳尚先所著之外治法專書《理瀹駢文》。此法以手掌或指腹於面部進行規律摩擦,藉由刺激經絡與穴位,達到疏通氣血、調和陰陽之效,為傳統養生保健常用之術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面部為「諸陽之會」,手足三陽經皆上行於頭面,尤以陽明胃經分布最廣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」,故擦面能直接調動經氣,促進氣血上榮。此外,面部特定穴位如印堂、太陽、迎香等,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,透過摩擦刺激可間接調節內在機能。

操作要點

  1. 手法:以溫熱掌心或指腹貼附面部,沿肌肉紋理由內向外、由下而上輕緩摩擦,力道均勻柔和,避免過度牽扯皮膚。
  2. 路徑
    • 從下頜推至額頭,循足陽明胃經走向。
    • 由鼻翼旁迎香穴向耳前推移,疏通手陽明大腸經。
    • 以雙拇指分推印堂至太陽穴,調理少陽經氣。
  3. 輔助:可配合溫水或藥油(如活血通絡之精油)以增強溫通效果。

功效與應用

  • 行氣活血:改善面部氣滯血瘀所致之色斑、晦暗。
  • 醒腦明目:刺激額部及眼周穴位,緩解頭目昏沉。
  • 扶正祛邪:強化衛陽之氣,對外感初起之鼻塞、頭痛有一定輔助作用。
  • 養顏防衰:長期施行可延緩皮膚鬆弛,維持經絡通暢。

此術源自道家導引傳統,後融入中醫外治體系,體現「上工治未病」之預防思想,簡便易行而深具實用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