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腳氣沖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腳氣沖心
腳氣沖心,又稱腳氣攻心,為中醫病證名,屬腳氣病之危重證候。此證多因腳氣病日久不癒,濕毒或濕熱之邪上攻於心,導致氣血逆亂、心神受擾所致。臨床以心悸、氣喘、嘔吐,甚則神誌恍惚、言語錯亂為主要表現,首見於《外臺秘要》卷十八。
病因病機
腳氣病本因外感濕邪,或飲食不節,脾胃運化失職,濕濁內停,流注下肢而成。若病情遷延,濕毒或濕熱之邪不得宣洩,循經上沖,侵擾心肺,則發為腳氣沖心。其病機可分為兩類:
- 濕腳氣攻心:濕毒偏盛,上攻傷陽,導致心陽不振,氣血運行不暢。
- 幹腳氣攻心:濕熱壅盛,化火成毒,上攻擾心,耗傷陰血,甚則蒙蔽心神。
臨床表現
- 濕腳氣攻心:心悸氣短、胸悶嘔吐、四肢厥冷、面唇青紫、舌淡苔白膩、脈沉遲。
- 幹腳氣攻心:心煩躁擾、呼吸急促、嘔吐不止、面赤唇焦,甚則神昏譫語、舌紅苔黃燥、脈洪數或滑數。
辨證論治
-
濕腳氣攻心
- 治法:溫陽散寒,逐濕洩毒。
- 方藥:
- 吳茱萸湯合《千金》半夏湯加減,以溫中降逆、化濕通絡。
- 若寒濕甚者,可加附子、乾薑以助溫陽之力。
-
幹腳氣攻心
- 治法:宣壅逐濕,涼血清火。
- 方藥:
- 吳茱萸湯合牛黃清心丸,以清心開竅、瀉火解毒。
- 若熱毒熾盛,可選犀角散加減(如犀角、黃連、梔子等),以清熱涼血、解毒寧神。
相關現代醫學認識
腳氣沖心之證,與現代醫學之腳氣性心臟病(維生素B1缺乏所致)相似,多見於濕性腳氣病合併心力衰竭者,臨床表現為心功能不全、水腫及神經精神症狀。
鑒別要點
- 與胸痹心痛(冠心病)相鑒別:腳氣沖心多有下肢腫脹、麻木之前驅症狀,且與營養缺乏相關。
- 與痰迷心竅(如中風、癲癇)相區分:腳氣沖心之譫妄多伴隨腳氣病史及濕熱/寒濕見證。
此證病情兇險,歷代醫家皆視為急症,強調辨明寒熱,及時施治,以免貽誤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