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腳後跟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腳後跟穴,經外穴名。見《千金要方》。位置同女膝穴。參見該條。
腳後跟穴,出《千金要方》。別名女膝穴。足太陽膀胱經之絡穴。在足跟部,當外踝後下方,跟腱附著處。布有足底內側神經、腓腸神經及足底動、靜脈。主治足跟痛,腳氣,腳腫,腳麻木,膝痛,下肢痿痹。
【定位】
在足跟部,當外踝後下方,跟腱附著處。
【取穴手法】
正坐或仰臥,足跟外側向上翹起,在外踝後下方,跟腱附著處取穴。
【主治】
足跟痛,腳氣,腳腫,腳麻木,膝痛,下肢痿痹。
【操作】
用手指指腹按揉穴位,可配合艾灸。
【穴性】
本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絡穴,具有舒筋活絡、通經活血、消腫止痛之功效。
【配伍】
配承山穴、委中穴,有助於緩解足跟痛;配三陰交穴、太溪穴,有助於緩解腳氣;配足三里穴、陽陵泉穴,有助於緩解膝痛;配太沖穴、三陰交穴,有助於緩解下肢痿痹。
【注意事項】
本穴位於足跟部,皮下組織較厚,按壓時力度要適當,以免損傷皮膚。
【穴位圖】
【穴位解剖】
在足跟部,當外踝後下方,跟腱附著處。布有足底內側神經、腓腸神經及足底動、靜脈。
【穴名解說】
腳後跟穴,顧名思義,是位於腳後跟的穴位。本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絡穴,具有舒筋活絡、通經活血、消腫止痛之功效。
【穴位療法】
用手指指腹按揉穴位,可配合艾灸。
【穴位配伍】
配承山穴、委中穴,有助於緩解足跟痛;配三陰交穴、太溪穴,有助於緩解腳氣;配足三里穴、陽陵泉穴,有助於緩解膝痛;配太沖穴、三陰交穴,有助於緩解下肢痿痹。
【穴位禁忌】
本穴位於足跟部,皮下組織較厚,按壓時力度要適當,以免損傷皮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