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腳根喉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腳根喉痛
腳根喉痛,又稱「腳跟喉風」,屬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其特徵為病勢由足跟起始,循經上行,終至喉間,引發咽喉腫痛不適。此症名見於清代醫家沈金鼇所著《喉科心法》,書中記載:「此癥由腳根發起,直至喉間……切忌熱物怒氣。」揭示其發病路徑與調護禁忌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症與經絡氣血失調密切相關。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底湧泉穴,上行貫穿喉嚨,若腎陰虧虛或下焦濕熱蘊結,虛火或邪毒可沿腎經上炎,灼傷喉絡,發為喉痛。此外,過勞耗氣、情志鬱怒,亦可能引動肝火,助長上攻之勢,加重喉間腫痛。
臨床表現
患者初期多見足跟隱痛或酸脹,漸次出現咽喉乾燥、刺痛,甚則吞咽困難,喉關紅腫。舌質偏紅,苔薄黃或根部厚膩,脈象多呈細數或弦滑。若兼陰虛火旺者,可伴見潮熱、盜汗;濕熱內蘊者,則可能有小便黃赤、下肢沉重等症。
辨證論治
-
腎陰虧虛型
- 治法:滋陰降火,清利咽喉。
- 方藥:選用知柏地黃丸加減,佐以玄參、麥冬、桔梗等潤喉之品。
-
濕熱上攻型
- 治法:清熱化濕,解毒利咽。
- 方藥:以四妙散合甘露消毒丹為基礎,加牛膝引火下行,配射干、山豆根清喉解毒。
-
肝鬱化火型
- 治法:疏肝瀉火,涼血利咽。
- 方藥:丹梔逍遙散加減,配合鬱金、夏枯草等疏解鬱熱。
外治法與輔助療法
- 針灸:取太溪、照海、湧泉等腎經穴位滋陰降火,配合少商、商陽點刺放血以瀉熱。
- 含漱:以金銀花、連翹煎湯漱口,清熱解毒。
此症雖以喉痛為主,然病根在下,臨證需注重整體辨治,探究經絡氣血之變,方能標本兼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