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腳根喉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腳根喉風
腳根喉風,又稱「腳根喉痛」、「腳跟風」或「水晶瘋」,為中醫喉科病症之一。其特徵為咽喉部出現透明如水晶狀之泡疹,並伴隨足部酸軟無力,甚或陰部牽引疼痛,且症狀可左右交替出現。此病名首見於《焦氏喉科枕秘》,書中描述:「此癥從腳至於喉中……如魚腦水晶之狀。」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患者素體氣虛,中氣下陷,復感風寒外邪,致使肺氣失於宣發肅降。風寒之邪鬱閉於經絡,上攻咽喉,故見咽喉腫痛、生泡;下犯足部經脈,則見足膝酸軟。氣虛不固,邪毒內陷,更可導致陰部經絡受阻,出現牽掣疼痛。
臨床表現
- 咽喉症狀:咽喉部黏膜出現透明或乳白色水泡,狀如魚腦或水晶,可伴隨腫痛、吞咽困難。
- 下肢症狀:雙足酸軟無力,甚或行走不便,部分患者可出現膝關節或足跟隱痛。
- 經絡牽引痛:或見陰部、少腹一側或雙側如筋脈牽掣,疼痛時作。
治療原則
本病治療以益氣升陽、疏風散寒、宣肺利咽為主。常用方劑為荊防敗毒散加減:
- 基礎方藥: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前胡、枳殼、茯苓、桔梗、川芎、甘草等。
- 加減法:
- 若氣虛明顯,可加黃耆、黨參以補中益氣;
- 若咽喉腫甚,可加牛蒡子、玄參以清熱利咽;
- 若足膝酸冷,可加桂枝、附子以溫經通絡。
其他相關記載
清代《喉科心法》亦提及此病與「虛陽上浮」相關,認為陰寒內盛、虛火浮越可致類似症狀,治療時需辨明寒熱虛實。此外,腳根喉風與「慢喉風」、「陰虛喉痹」等症有別,需結合全身症狀及舌脈詳加鑑別。
腳根喉風雖屬喉科疾患,然其病機與整體氣血失調密切相關,體現中醫「上病下取」、「整體辨治」之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