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長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長平

1. 經穴別名
長平為中醫針灸學中的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指足厥陰肝經之章門穴。章門穴定位於側腹部,第十一肋游離端下際,屬肝經之募穴,亦為八會穴中之「臟會」。此穴主治脾胃疾患,如腹脹、泄瀉,以及肝鬱氣滯所致之脅痛,臨床常配伍期門、足三里等穴,以疏肝健脾、調和氣血。

2. 經外奇穴別名
長平另為經外奇穴長谷之別名,見於《千金翼方》。其定位於臍旁五寸(約同身寸),與臍相平處,主療虛勞乏力、四肢不舉及多汗症。唐代孫思邈記載「灸長平五十壯」,強調以灸法溫補脾腎陽氣,適用於氣虛下陷之證。近代《針灸經外奇穴圖譜》明確將長平歸為長谷之異名,其功能與天樞、大橫等穴相近,均擅長調理腸腹氣機。

中醫理論延伸
長平(章門)與長谷雖同名異位,然均與「脾土」相關。章門為臟會,長谷近腹部脾經分野,二者皆體現中醫「調中焦以安四旁」之理。灸法應用於長谷,契合「陽氣者,精則養神」之旨,透過溫煦中土以達「脾主四肢」之效,反映穴位配伍與治法之靈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