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腳背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腳背發,中醫病名。

  1. 指足趾部所生之疽。亦名脫疽疔。出《仙傳外科秘方》卷九。治療:消渴病合併有脫疽者。初發應先治消渴,然後服流氣飲、苦參丸以解毒生肌,外用桐油及無名異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,加蓼葉在內同煎,浸七天后,單以此葉貼於患處,其餘可參見脫疽條。
  2. 指癰疽發於足背沖陰、陷骨二穴處者。出《外科啟玄》卷四。
  3. 指結毒腫毒生於足部者。出《外科活人定本》。即腳發。詳見該條。

腳背發,又名脫疽疔,是一種發生於足趾部的疔瘡。其發病原因,多由於消渴病合併有脫疽所致。治療時,應先治消渴,然後服用流氣飲、苦參丸以解毒生肌,外用桐油及無名異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,加蓼葉在內同煎,浸七天后,單以此葉貼於患處。此外,還可參考《外科活人定本》中關於腳發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