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腳板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腳板紅
腳板紅為中醫證名,指因陰虛火盛,導致腳底皮膚泛現紅色的病證。此證特徵為足底色澤紅赤,甚者灼熱難忍,久不得癒。清代醫家陳士鐸於《石室秘錄·奇治法》中記載:「人腳板中色紅如火,不可落地,又非痰毒,終歲經年不愈。」明確描述其臨床表現與頑固性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腳板紅主要與陰虛內熱相關。足底屬腎經所主,若腎陰虧虛,虛火內生,循經下灼,則見腳板紅赤;另肝腎同源,陰虛火旺亦可兼夾肝經鬱熱,加重火勢上炎下注之象。此外,濕熱下注、血分伏熱等亦可能與此證相兼,然核心病機仍以陰虛為本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滋陰降火為主,輔以清熱涼血、引火下行。經典方選六味地黃丸為基礎,滋補腎陰;酌加玄參、麥冬、沙參養陰清熱;甘菊花清肝明目;石斛益胃生津;萆薢、車前子利濕泄熱;牛膝引火下行;北五味子斂陰固腎。若兼血熱,可增牡丹皮、赤芍;若虛火亢盛,則加知母、黃柏(即知柏地黃丸化裁)。
辨證要點
臨床需與濕熱腳氣、丹毒等鑑別:
- 濕熱腳氣多伴腫脹糜爛,苔黃膩;
- 丹毒則發病急驟,皮膚焮紅灼痛;
- 腳板紅則以陰虛為本,病程纏綿,紅赤局限而無明顯腫潰。
此證反映了中醫「從本論治」的思想,透過調理肝腎陰液,使虛火得平,症狀自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