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角弓反張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角弓反張

角弓反張為中醫證候名,指患者項背強直,身體向後反折,形如彎弓之狀。此證多因風邪侵襲經絡,或熱極生風、陰血虧虛所致,常見於痙病、破傷風等疾患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邪入絡
    《諸病源候論·風病諸候》載:「風邪傷人,令腰背反折,不能俯仰角弓者,由邪入諸陽經故也。」風性善行數變,易襲陽經,尤以太陽經為主。邪客經脈,氣血阻滯,筋脈失養,故見項背強急、角弓反張。
  2. 熱極動風
    溫病熱入營血,或外感熱邪熾盛,燔灼肝經,引動肝風。風火相煽,筋脈拘急,發為角弓反張,多伴高熱、神昏等症。
  3. 陰血虧虛
    久病耗傷陰血,或產後失血過多,致肝血不足,筋脈失濡。虛風內動,亦可見肢體強直、角弓反張,然其勢較緩,多兼面色蒼白、舌淡等虛象。

辨證分型

  • 剛痙(屬實)
    多因風寒或熱盛所致,症見發病急驟、項背強直、角弓反張、牙關緊閉,舌紅苔黃或白膩,脈弦緊或洪數。
  • 柔痙(屬虛)
    多因陰血虧虛,症見肢體強直而顫動,角弓反張程度較輕,伴面色無華、舌淡脈細。

相關疾病

  1. 痙病
    泛指以項背強急、四肢抽搐為主的疾患,角弓反張為其重症表現。《金匱要略》分剛痙、柔痙,並提出「太陽病,發熱無汗,反惡寒者,名曰剛痙」「太陽病,發熱汗出,而不惡寒,名曰柔痙」。
  2. 破傷風
    因外傷感染風毒之邪,侵襲經脈,發為角弓反張,並見牙關緊閉、面呈苦笑狀等特徵。此屬外風引動肝風,病勢兇險。

治法舉要

  • 祛風通絡:適用於風邪客絡,方如葛根湯(剛痙)或栝蔞桂枝湯(柔痙)。
  • 清熱熄風:適用於熱極生風,方如羚角鉤藤湯或白虎湯加全蠍、蜈蚣。
  • 滋陰養血:適用於陰血虧虛,方如四物湯合大定風珠。

角弓反張為急重之證,歷代醫家重視其與肝、督脈之關係,臨床須辨明虛實,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