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椒眼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椒眼發,病名。發背之一種。出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卷四。因本病之多膿頭形似椒目狀,故名。即竟體發。詳見該條。
椒眼發,又名椒眼瘡、椒眼癰、椒眼毒。是一種皮膚病,多發於兒童。其特點是發病急,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,很快變成膿皰,膿皰破潰後流出大量膿液,有惡臭味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病情會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
椒眼發的病因尚不清楚,但與以下因素有關:
- 外界因素:如皮膚受到外傷、蚊蟲叮咬等,都可能引起椒眼發。
- 內在因素:如體質虛弱、免疫力低下等,都可能使人更容易患上椒眼發。
椒眼發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局部治療:可以用雙氧水、碘伏等消毒液清洗患處,然後塗抹抗生素軟膏。
- 全身治療: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口服抗生素或靜脈輸液治療。
- 中醫治療:中醫認為,椒眼發是由於風熱毒邪侵襲皮膚所致,可以用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中藥治療。
椒眼發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皮膚受到外傷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避免接觸有毒物質。
- 一旦發現患有椒眼發,要及早治療。
椒眼發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注意預防,一旦發現患病,要及早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