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交通心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交通心腎

交通心腎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治法範疇,旨在調和心腎兩臟之陰陽失衡。此治法源於中醫藏象理論,心屬火而主神明,腎屬水而藏精,二者本應水火既濟、陰陽互濟,若心腎不交,則陰陽失調,百病由生。

理論基礎

心腎關係

中醫認為,心位居上焦,屬火,主血脈而藏神;腎位居下焦,屬水,主藏精而司二便。正常生理狀態下,心火下溫腎水,使腎水不寒;腎水上濟心火,使心火不亢,此即「水火既濟」之象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;腎者,作強之官,伎巧出焉。」二者協調,則精神充沛,寤寐如常。

心腎不交之病機

若腎陰虧虛,無力上濟心火,或心火亢盛,下灼腎陰,則致「心腎不交」。其病因多由勞倦過度、情志失調、久病耗傷等所致,臨床常見以下證候:

  • 心神不寧:心悸怔忡、失眠多夢、健忘
  • 腎陰虧虛:腰膝酸軟、耳鳴耳聾、潮熱盜汗
  • 虛火上炎:口舌生瘡、小便短赤、舌紅少苔
  • 精關不固:遺精滑泄、月經不調

治療原則

交通心腎之治法,重在滋腎陰、降心火,使水火相濟。臨床常用以下方藥:

常用方劑

  1. 黃連阿膠湯(《傷寒論》)

    • 組成:黃連、黃芩、阿膠、白芍、雞子黃
    • 功效:清心火、滋腎陰,適用於心火亢盛、腎陰不足之失眠煩躁。
  2. 交泰丸(《韓氏醫通》)

    • 組成:黃連、肉桂
    • 功效:引火歸元,交通心腎,主治心腎不交之夜寐不安。
  3. 天王補心丹(《攝生秘剖》)

    • 組成:人參、丹參、五味子、天冬、麥冬、當歸、生地、遠志等
    • 功效:滋陰養血、補心安神,適用於陰虛血少之心悸失眠。

常用藥物

  • 滋腎陰:生地黃、麥冬、百合、枸杞子、女貞子、旱蓮草、何首烏
  • 清心火:黃連、梔子、竹葉、連翹
  • 安神定志:酸棗仁、柏子仁、遠志、茯神

辨證要點

臨床運用交通心腎之法,需細辨虛實:

  1. 腎陰虛為主:症見腰膝酸軟、眩暈耳鳴,治宜六味地黃丸加減。
  2. 心火亢為主:症見心煩失眠、口舌生瘡,治宜導赤散合黃連解毒湯。
  3. 陰虛火旺並見:症見潮熱盜汗、舌紅少苔,治宜知柏地黃丸加減。

此治法不僅用於失眠、遺精等症,亦廣泛應用於更年期症候群、神經衰弱、慢性疲勞等屬心腎不交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