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交經繆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交經繆刺
交經繆刺為中醫針灸取穴法之一,其法以「左病取右,右病取左」為原則,透過經絡交叉對應之理,調和陰陽氣血,達到治療目的。此法首見於《黃帝內經》,屬古典針刺技法,與「巨刺」並列為經絡交叉刺法之要術,然二者在應用上有所區別。
理論基礎
《素問·繆刺論》詳述繆刺之理,認為邪客於絡脈而未深入經脈時,可採用交叉取穴之法。經絡系統中,手足三陽經與三陰經左右交貫,氣血相注,故一側經絡病變可影響對側。繆刺透過刺激健側穴位,引導氣血疏通病側滯礙,使陰陽重新平衡。
操作特點
- 絡病為用:繆刺主用於邪在絡脈、病位淺表之症,如肢體疼痛、麻木或局部腫脹等。
- 取穴精簡:多選取四肢末端井、滎等特定穴,或病變對應之阿是穴,施以淺刺或點刺出血。
- 與巨刺之別:巨刺針對經脈病變,取穴以經穴為主,且針刺較深;繆刺則偏重絡病,取穴靈活,刺激較淺。
臨床應用
- 痛症治療:如偏頭痛取對側太陽穴或外關,肩周炎取健側條口透承山。
- 急性扭傷:足踝內翻傷取健側陽陵泉,配合動氣療法。
- 面癱初期:可繆刺健側合谷,以引動患側氣血。
古籍佐證
《標幽賦》言:「交經繆刺,左有病而右畔取」,強調其交叉調氣之效。《針灸大成》亦載繆刺案例,如「左齒痛刺右合谷,右齒痛刺左合谷」,顯見其沿用之廣。
此技法體現中醫「從陰引陽,從陽引陰」之整體觀,透過經絡聯屬關係,以簡馭繁,展現針灸學之靈活與深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