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交結出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交結出血

病證名,出自《女科備要》,又稱「交接出血」,指女性於房事過程中或之後出現陰道出血之症。此症多與肝腎失調、衝任不固,或陰道損傷、濕熱下注等因素相關。

中醫病因病機

  1. 肝腎陰虛

    • 肝藏血,腎藏精,肝腎陰虛則精血不足,陰道失於濡潤,行房時易致陰道乾澀,摩擦損傷而出血。
    • 可伴見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五心煩熱等陰虛內熱之象。
  2. 衝任不固

    • 衝任二脈主司女性生殖機能,若因氣虛、血熱或外傷導致衝任失攝,則血不循經,發為交結出血。
    • 常見於產後或久病體虛者,症見血色淡紅、量少,伴氣短乏力。
  3. 濕熱下注

    • 濕熱蘊結於下焦,損傷陰道絡脈,行房時熱迫血行,致出血色深紅或夾雜分泌物,並見帶下黃稠、陰部灼熱等症。
  4. 外傷或局部損傷

    • 因房事過於激烈,或陰道乾澀未得潤澤,導致黏膜撕裂出血,此類情況多為突發,血色鮮紅。

中醫辨證分型

  • 陰虛火旺型:出血量少色紅,伴口乾咽燥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• 氣虛不攝型:出血色淡質稀,神疲乏力,舌淡脈弱。
  • 濕熱蘊結型:出血深紅黏稠,陰部灼痛,舌苔黃膩。

古籍記載

《女科備要》提及此症與「房勞傷腎」或「肝經鬱火」相關,後世醫家如《傅青主女科》進一步闡述其與衝任受損、陰虛血熱之聯繫。

此症需結合全身症狀及體徵辨證論治,中醫常以滋陰降火、健脾益氣、清熱利濕等法治療,並注重調理肝腎與衝任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