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交會選穴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交會選穴法
交會選穴法為針灸治療中的重要選穴原則之一,指選取經脈交會穴以調和多條經脈氣血,達到協同治療效果的方法。此法的理論基礎源自經絡學說,強調經脈之間的相互聯繫與氣血貫通。
理論依據
交會穴是指兩條或以上經脈相交匯合的特定腧穴,此類穴位兼具多經特性,能同時調節所屬經脈的氣血運行。如《標幽賦》所言:「住痛移痛,取相交相貫之經」,即指出透過交會穴可疏通經絡滯澀,緩解疼痛或轉移病邪。
臨床應用
- 三陰交(足太陰脾經)
為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三陰經之交會穴。主治肝、脾、腎三經相關病症,如月經不調、水腫、失眠等,透過此穴可同時調理三陰經氣血。 - 大椎(督脈)
為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之交會穴,具統領陽氣之效。臨床多用於外感熱病、高熱不退、瘧疾等陽熱亢盛之證,亦可用於項背強痛、癲癇等督脈病變。 - 關元(任脈)
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之交會穴,主補益元氣、溫腎固本。常用於虛勞羸弱、陽痿遺精、婦科經帶等下焦虛寒之疾。 - 中極(任脈)
同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之交會穴,偏重調理下焦氣化,主治小便不利、遺尿、婦人癥瘕等病症。
選穴特點
- 一穴通多經:透過單一交會穴可同時影響多條經脈,簡化取穴並增強療效。
- 氣血協同:交會穴能調和相貫經脈的氣血偏盛或不足,尤其適合複雜病機或涉及多經的病症。
- 標本兼治:部分交會穴如三陰交、大椎等,兼具局部與整體調節作用,既治標症亦顧根本。
此法的運用需結合辨經論治,依據病位與經脈循行關係,選取相應交會穴以達「通調氣血,貫穿經絡」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