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交骨不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交骨不開
病名:出自《婦人大全良方》卷十六。
定義與病機:
交骨不開為婦人臨產時,恥骨聯合或骶尾關節未能自然鬆開,導致產道不暢,胎兒難以娩出之病症。中醫認為,交骨於未產時本應閉合,臨產時則需鬆開以利分娩。若此骨不開,多因產婦元氣虛弱,或孕期調養失當,氣血不足,無法推動骨盆關節鬆解所致。
解剖與生理:
- 恥骨說:古人所稱「交骨」多指恥骨聯合。未產前,恥骨閉合以穩固胎元;臨產時,需氣血充盈,使恥骨鬆開,產道擴張。若氣血虛弱,則交骨不開,產程受阻。
- 骶尾關節說:另有醫家認為,交骨亦包含骶尾關節。分娩時,此關節需適度活動,以擴大骨盆下口。若氣血瘀滯或腎氣不足,關節活動受限,亦會影響胎兒娩出。
證型與治療:
- 氣血虛弱型:症見產婦乏力、面色蒼白、脈細弱。治宜補氣養血,開骨通產,方用佛手開骨散(《女科效寶》方:炙龜板一具、當歸50克、川芎50克、黨參100克),以龜板滋陰潛陽、柔潤筋骨,當歸、川芎活血通絡,黨參補益元氣。
- 腎氣不足型:兼見腰膝酸軟、畏寒脈沉。可加杜仲、續斷等補腎強骨之品,助交骨鬆解。
相關文獻: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指出,此症需辨虛實,虛者補氣血,實者(如瘀滯)當活血。另可參見「交骨不開難產」條,進一步探討產難之機轉與治法。
中醫理論延伸:
交骨不開與「胞脈」「任督二脈」密切相關。任脈主胞胎,督脈統攝陽氣,若二脈氣血不暢,亦會影響交骨開合。故臨證時,除局部調治,亦需整體辨證,調和陰陽氣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