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交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交骨之中醫釋義與應用
一、基本定義
「交骨」一詞於中醫典籍中涵蓋多重意涵,主要可分為三類:
- 解剖部位:指婦女之坐骨,屬骨盆構成部分,與分娩產道密切相關。
- 產科術語:於婦科臨床中,「交骨不開」特指骶尾關節(即尾骨與骶骨交接處)之開合失常,此部位於分娩時需擴張以利胎兒娩出,若氣血不足或經絡受阻,則致難產。
- 推拿穴位:見於小兒推拿,位於手腕部陰池穴與陽池穴兩側,左右手各兩穴,主治小兒急慢驚風、抽搐等症。《厘正按摩要術》載:「掌根上為陽池,下為陰池,二池旁為交骨」,其操作以揉按為主,調和陰陽氣機。
二、中醫理論闡釋
-
與經絡臟腑之關聯
- 坐骨與骶尾關節屬「腎」與「督脈」所主。腎主生殖,督脈總領陽氣,若腎氣虛衰或督脈不通,則交骨開合失司,尤見於產婦氣血兩虛者。
- 推拿之交骨穴,位於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之間,透過刺激此穴可平息肝風、寧心安神,契合小兒「肝常有餘」之病理特點。
-
「交骨不開」之病機與治法
- 病因:多因產前勞傷、氣血耗損,或寒客胞宮,致骶尾關節僵緊不開。
- 經典方藥:古方「加味芎歸湯」(含當歸、川芎、龜板等)補血活血、滋腎開骨;外治法則以艾灸關元、氣海穴溫通經脈。
三、推拿交骨穴之操作與應用
- 定位:腕橫紋處,陰池(掌根近拇指側)與陽池(掌根近小指側)旁開約0.5寸。
- 手法:以拇指指腹輕揉,或配合掐法,力度以小兒耐受為度。
- 配伍:常與「小天心」「五指節」同用,增強鎮驚熄風之效。
四、古籍考據與延伸
《醫宗金鑑‧婦科心法》提及:「交骨不開,因產母氣血不足」,強調補益為本;而《小兒推拿廣意》則載交骨穴「主驚風搐搦」,反映其於兒科之急症應用。此名詞之多重意涵,體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」「異病同治」之辨證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