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降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降氣是中醫學中的一個治療方法,也稱為下氣或降逆下氣,主要用於治療氣上逆的症狀,例如喘咳、呃逆等。根據《黃帝內經》的記載,氣的逆亂症狀都與肝有關,因為肝負責疏泄和升發的功能,如果肝氣鬱結,氣機就無法順暢,導致氣逆上犯的現象出現。降氣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方法使氣機下降,以達到治療的效果。

降氣的方法有多種,常見的包括以下幾種:

  1. 藥物降氣:常用的藥物包括蘇子、半夏、丁香、旋復花、代赭石、前胡、白前等。
  2. 針灸降氣:常用的針灸穴位包括中脘、豐隆、內關、足三里等。
  3. 推拿按摩降氣:常用的手法包括揉腹、按摩背部、叩擊膻中穴等。
  4. 食療降氣:常用的食物包括蘿蔔、白菜、山藥、蓮子等。

降氣法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,但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,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。如果患者出現氣逆上犯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避免延誤病情。

根據《黃帝內經》中的相關論述,降氣是治療氣逆的首要方法,其中包括以下的描述:

  • 「諸氣逆亂,皆屬於肝。」
  • 「肝氣不舒,則氣逆上犯,犯肺則喘咳,犯心則心痛,犯脾則腹脹,犯腎則腰痛。」
  • 「凡治氣逆者,當先降之,降之則氣自和。」
  • 「降氣之法,有汗、下、吐、和之。」
  • 「汗則氣和,下則氣行,吐則氣逆,和則氣平。」

降氣法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,在臨床上廣泛應用。然而,在選擇治療方法時,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評估和選擇。如果患者出現氣逆上犯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