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降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降誕

名詞。見《葉天士女科癥治秘方》。即分娩,指胎兒自母體娩出之過程。中醫認為,降誕為婦人懷胎十月,氣血充盈,胞宮成熟,胎元已足,自然瓜熟蒂落之生理現象。

中醫理論與降誕之關係

  1. 氣血運行:降誕順利與否,與產婦氣血盛衰密切相關。氣足則推動有力,血旺則濡潤胞宮,使胎兒易於娩出。若氣血虛弱,則易致產程延滯,甚或難產。
  2. 經脈調和:足厥陰肝經、任脈、衝脈與分娩關係密切。肝主疏泄,調暢氣機;任脈主胞胎,衝脈為血海,二者協調則胞宮收縮有序。若經脈氣滯或氣血不足,可影響降誕過程。
  3. 臟腑功能:腎主生殖,為先天之本,腎氣充盛則胎元穩固,分娩順暢;脾胃為後天之本,化生氣血以養胎,脾胃健運則產力充沛。

古籍論述
《葉天士女科癥治秘方》強調降誕需「調和氣血,順其自然」,不可過用外力干預。另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產時以氣血為本,氣行則血行,血行則胎降。」說明氣血調暢為降誕之關鍵。

相關術語

  • 臨盆:指胎兒頭部入盆,產程將始之兆。
  • 試胎:妊娠晚期偶發宮縮,為降誕前之生理準備。
  • 坐草:古稱產婦待產時以草蓆鋪地,喻分娩時刻。

降誕為中醫婦科重要生理過程,其機理與氣血、經脈、臟腑功能息息相關,歷代醫家多有論述,旨在闡明自然分娩之理,以助臨證調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