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生紅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鼻生紅線

鼻生紅線為中醫病名,指鼻腔內出現紅色線狀物,觸動時疼痛劇烈的特殊病證。此病首載於清代陳士鐸所著《石室秘錄》,又稱「鼻祟」,屬中醫鼻科較為罕見之證候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理論認為,鼻生紅線的發病機理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:

  1. 肺胃熱盛:肺開竅於鼻,若肺胃積熱,循經上炎,熱毒蘊結鼻竅,可致血絡瘀阻,形成紅線。
  2. 血熱妄行:情志內傷或過食辛辣,導致血分熱盛,迫血妄行,血溢脈外,凝結成線。
  3. 經絡瘀滯:足陽明胃經循行於鼻,若經氣不暢,氣滯血瘀,日久可形成有形之物。
  4. 邪祟侵襲:古代醫家認為此症或與不正之氣侵襲有關,故有「鼻祟」之稱。

臨床表現

主要特徵為:

  • 鼻腔內可見明顯紅色線狀物,色澤鮮紅或暗紅
  • 觸碰或牽動時疼痛劇烈
  • 或伴有鼻衄、鼻乾燥感
  • 舌質多紅,苔黃,脈象弦數或滑數

辨證論治

根據中醫辨證,此症多屬血熱瘀阻證,治療原則以清熱涼血、化瘀通絡為主:

  1. 內治法

    • 代表方劑:犀角地黃湯加減(現多以水牛角代犀角)
    • 常用藥物:生地黃、丹皮、赤芍、紫草、茜草、白茅根等
    • 若兼氣滯者,可加香附、鬱金
    • 熱毒盛者,加黃連、連翹
  2. 外治法

    • 可用黃連油膏局部塗敷
    • 或以白及粉、三七粉等涼血止血藥物吹鼻

古籍記載

《石室秘錄·奇治法》記載:「鼻中生紅線一條,長尺許,動之則痛欲死,此乃祟也。」陳士鐸將其歸於「奇病」範疇,認為此症非尋常藥石可治,需用特殊方法。

現代認識

從現代醫學角度推測,鼻生紅線可能與以下情況相關:

  • 鼻腔血管異常增生
  • 毛細血管擴張症
  • 特殊類型鼻腔腫物

然中醫對此症的認識獨具特色,強調從整體調理入手,標本兼治,不僅針對局部症狀,更注重調節全身氣血陰陽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