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蔣示吉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蔣示吉(生卒年不詳),字仲芳,號自了漢,明末清初著名醫家,江蘇蘇州人。幼年喪母,寄居舅家,潛心自學醫術,遂通醫理。清初因避戰亂隱居山鄉,見鄉鄰疾苦,常依方加減施治,每獲良效,求診者日眾。然蔣氏深感當時醫方繁雜,理論紛紜,難以窺見醫學真諦,遂精研《黃帝內經》諸典,尤重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,採擷經旨要義,撰成《山居述》四卷(未刊行)。
康熙二年(1663年),蔣氏擇《山居述》精要,輔以臨證加減心法與方藥變通之術,編纂《醫宗說約》六卷。此書以簡馭繁,融會《內經》理論與臨床實務,其論臟腑氣化、經脈流注,皆本《內經》陰陽五行學說,如闡釋「肝主疏泄」與「脾主運化」之生剋關係,體現「見肝之病,知肝傳脾」的治未病思想。書中方劑配伍,尤重君臣佐使法度,如治痰飲諸方,皆宗仲景「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」之旨,而隨證化裁。
蔣氏於診法研究頗深,特重望診。據《靈樞·五色》篇經義,結合臨證觀察,著《望色啟微》三卷。書中詳析五色配五行、應五臟之理論,如「青為肝色,主風木之變;赤屬心火,兆熱盛之候」,並繪面部色診分部圖,闡明「闕庭候肺,下極候心」等面部色診定位法則。其論色澤變化,強調「色貴有神」,以光澤有無判氣血盛衰,深化《內經》「五色微診」理論,對後世溫病學派辨舌驗齒之術亦有啟發。
蔣氏學術特色在於會通經典與臨證,其著作體現三大要旨:一宗《內經》天人相應整體觀,二重臟腑經絡辨證體系,三倡簡約實用之診療風格。如《醫宗說約》論傷寒,不泥六經傳變次序,而重「察舌脈以定表裏寒熱」;述雜病則本「百病生於氣」之論,注重調暢氣機。其學術思想反映明末清初醫家「由博返約」的趨勢,對吳門醫派後學影響頗深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