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蔣良臣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蔣良臣(清代醫家)
蔣良臣,字亮工,金陵(今江蘇南京)人,為清代著名醫家。其博學多聞,不僅精通醫理,更以學識淵博聞名於江寧一帶。蔣氏雖隱於醫道,然其臨床造詣深厚,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皆有所涉獵,尤擅長於疫病防治與兒科痘疹之術,後受滁州太守石公之聘,入其府署行醫。
康熙五十九年(1720年),餘杭醫者朱子升於石公署中施行人痘接種術(古代預防天花的種痘法),石家二十餘人經接種後,皆順利發痘結靨,成效顯著。然朱氏嚴守其術,未輕易外傳。數年後,蔣良臣偶得徐無忝所藏之《種痘仙方》三冊,遂潛心鑽研,並加以整理,刪繁補缺,系統性地記載人痘接種之法。雍正十年(1732年),蔣氏將此技術彙編刊行,推動了人痘術的普及與發展。
中醫專業背景補充:
- 人痘接種術:為中國古代預防天花的重要方法,分為「旱苗法」(以乾燥痘痂研粉吹入鼻腔)與「水苗法」(以痘痂調水蘸染棉花塞鼻)。此法雖非蔣氏首創,但其整理與傳播對後世牛痘術的發展具有啟發意義。
- 蔣氏與溫病學:清代溫病學興盛,蔣良臣雖未明確歸屬溫病學派,但其對疫病的防治實踐(如種痘)與溫病學家「防重於治」的理念相契合。
- 兒科痘疹:中醫視天花為「痘瘡」,屬胎毒外發,蔣氏結合臨床經驗,強調調理氣血、疏解毒邪,並注重患者體質差異,反映中醫「辨證施治」的核心思想。
蔣良臣的貢獻,不僅在於保存與傳播人痘技術,更體現了清代醫家融合臨床實踐與文獻整理的學術特色,對中醫防疫史具有重要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