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蔣公愉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蔣公愉,清代人。家本吳越(今江蘇、浙江一帶),浪游嶺表(今廣東)。嘉慶五年(1800年)客居胥江官舍,患蠱脹病危殆。乃憶及祖母精於醫道,常起疑難之症,遂從遺物中尋得治蠱方19則,按方投藥而所患蠱病得愈。以之施人亦獲效。嘉慶十五年(1810年),得其方者以《經驗蠱脹十九方》為名刊行於世。
蔣公愉,清代人。家本吳越(今江蘇、浙江一帶),浪游嶺表(今廣東)。嘉慶五年(1800年)客居胥江官舍,患蠱脹病危殆。乃憶及祖母精於醫道,常起疑難之症,遂從遺物中尋得治蠱方19則,按方投藥而所患蠱病得愈。以之施人亦獲效。嘉慶十五年(1810年),得其方者以《經驗蠱脹十九方》為名刊行於世。
蠱脹,中醫病名。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:“蠱脹,即蠱毒之脹也。蠱毒,乃蠱蟲之毒,其毒甚烈,入人肌膚,即能致病。蠱脹之證,初起時,局部皮膚紅腫,疼痛劇烈,隨後皮膚潰爛,流出膿血,並有惡臭,病情嚴重者,可致全身中毒,出現高熱、煩躁、抽搐、昏迷等症狀,甚至死亡。蠱脹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可用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清熱解毒之品,配伍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之品,水煎服。若病情嚴重者,可用大黃、芒硝、甘草等瀉下通便之品,以促進毒素排出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拔罐、推拿等外治法治療。”
蔣公愉,清代人。家本吳越(今江蘇、浙江一帶),浪游嶺表(今廣東)。嘉慶五年(1800年)客居胥江官舍,患蠱脹病危殆。乃憶及祖母精於醫道,常起疑難之症,遂從遺物中尋得治蠱方19則,按方投藥而所患蠱病得愈。以之施人亦獲效。嘉慶十五年(1810年),得其方者以《經驗蠱脹十九方》為名刊行於世。
《經驗蠱脹十九方》是清代醫家蔣公愉所著的一部蠱脹專著。全書共收錄了19個治療蠱脹的方劑,包括“大黃黃連黃芩湯”、“黃連黃芩湯”、“大黃芒硝湯”、“大黃甘草湯”、“大黃附子湯”、“大黃附子甘草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人參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人參當歸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人參當歸川芎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人參當歸川芎白朮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人參當歸川芎白朮黃連黃芩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人參當歸川芎白朮黃連黃芩黃柏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人參當歸川芎白朮黃連黃芩黃柏生薑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人參當歸川芎白朮黃連黃芩黃柏生薑大蒜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人參當歸川芎白朮黃連黃芩黃柏生薑大蒜甘草湯”、“大黃附子乾薑甘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