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蔣寶素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蔣寶素(1774年-1853年),清代醫學家。字問齋,號椿田,京口(今江蘇鎮江)人。一說丹徒人。家境清貧,年十四始學識字。繼承父親椿田之學,復師從同里名醫王九峰,盡得其傳。中年後勤於著述,曾參考其父《椿田醫話》和其師《王九峰醫案》,並自己治醫心得,撰成《醫略》八十一卷(1840年)。又以其四十年臨證經驗撰《問齋醫案》五卷。於治痰多有創見,雲:「痰本津液精血之所化,必使血液各守其鄉,方為治痰大法。若但攻痰,旋攻旋化,勢必攻盡血液脂膏而後已。」提出了治痰飲「十補一清」、「剿撫互用」諸法。尚撰有《傷寒表》、《證治主解》、《醫林約法三章》各一卷。經史方面亦有著述,有《儒林正記》二十四卷及《詩略》、《文略》、《史略》和《游略》等。
蔣寶素是清代著名的醫學家,他出生於江蘇鎮江,家境貧寒,從小就學習醫術,後來拜名醫王九峰為師,學習了中醫的各種知識,並且在臨床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著有《醫略》八十一卷和《問齋醫案》五卷,對中醫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。
蔣寶素在治痰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,他認為痰本是津液精血所化,所以治療痰飲,應該使血液各守其鄉,如果只攻痰,不顧及血液的損傷,就會導致血液脂膏被耗盡,所以他提出了「十補一清」、「剿撫互用」等治療方法。
蔣寶素的醫學思想對後世的中醫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,他是一位傑出的醫學家,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