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蔣寶素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蔣寶素(清代醫學家)
蔣寶素,號問齋,清代著名醫家,籍貫京口(今江蘇鎮江),一說丹徒人。幼時家境清寒,至十四歲始習文識字。其醫學淵源深厚,承襲家學(父蔣椿田之《椿田醫話》),復拜同邑名醫王九峰為師,盡得其傳,醫術遂臻精妙。中年後潛心著述,融合家學、師承及個人臨證心得,成就斐然。
醫學著作與學術貢獻
- 《醫略》八十一卷(1840年)
此書為蔣氏畢生心血之作,內容宏富,系統整理其父《椿田醫話》與師門《王九峰醫案》之精華,並結合自身臨床經驗。書中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尤重辨證綱要與治法方藥,體現其「以簡馭繁」的學術特色。 - 《問齋醫案》五卷
記錄蔣氏四十年臨證驗案,詳析病因病機、辨證思路與用藥法度。其醫案語言精練,理法方藥一脈貫通,後世視為學習清代醫案之重要範本。 - 痰證論治之創見
蔣氏於痰飲病機獨具慧眼,提出「痰本津液精血之所化」的觀點,強調痰之生成與人體氣血津液失調密切相關。其治痰主張「十補一清」、「剿撫互用」,即注重扶正固本(如健脾益氣、滋陰養血)為主,佐以化痰祛邪,反對一味攻伐。此論對後世治療慢性痰證(如癆嗽、痰核)影響深遠。 -
其他醫籍
- 《傷寒表》一卷:以表格歸納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綱領,便於後學掌握。
- 《證治主解》一卷:闡述臨證核心法則,突出「治病求本」思想。
- 《醫林約法三章》一卷:提煉醫德規範與診療原則,反映其嚴謹的醫學態度。
儒學與文史著述
蔣氏不僅精於醫道,亦通經史,著有《儒林正記》二十四卷,及《詩略》、《文略》、《史略》、《遊略》等,展現其深厚的文史造詣。
學術影響
蔣寶素之學術兼採家傳與師承,更融會個人實踐,尤其在痰證理論與治法上別開生面。其著作以實用性見長,對清代江南醫家的臨床思維具有重要啟發,至今仍為研究中醫學術史與臨床應用的珍貴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