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薑片蟲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薑片蟲病

病證名,又稱赤蟲,屬中醫蟲證範疇。最早記載於《諸病源候論·卷十八》,其云:「赤蟲,狀如生肉。」此病多因飲食不潔,誤食附有薑片蟲囊蚴之生菱角、荸薺等水生植物,蟲體寄生腸道,耗傷氣血,擾亂脾胃運化所致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薑片蟲病之發,主因「蟲邪內侵」。蟲體寄生腸道,阻滯氣機,脾胃受損,升降失常,故見腹脹、腸鳴;蟲積日久,濕熱蘊結,腐傷腸絡,則見腹瀉或便膿血。此外,蟲體吸吮水穀精微,可致氣血虧虛,患者常見面色萎黃、形體消瘦等虛損之象。

臨床表現
初起多見脘腹隱痛、食慾不振,繼而腸鳴漉漉、大便溏瀉,時夾黏液或血絲;重症者可見倦怠乏力、肢體浮腫,甚則兒童發育遲緩。舌苔多厚膩,脈象濡滑或細弱。
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攻積殺蟲為主,輔以調理脾胃。

  1. 殺蟲驅邪
    • 追蟲丸(《證治準繩》):含黑丑、檳榔、雷丸等,專攻腸道寄生蟲。
    • 蕪荑散(《仁齋直指方》):以蕪荑、檳榔、木香為主,殺蟲兼行氣導滯。
  2. 健脾化濕:蟲去後可予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,補益脾胃,助正氣恢復。

古籍補充
《醫宗金鑒》提及:「蟲證腹痛,當辨寒熱虛實。」薑片蟲病屬濕熱蟲積者,可佐黃連、苦參清熱燥濕;若兼脾虛,則加白朮、茯苓健脾滲濕。

此病之防,重在飲食潔淨,然中醫論治首重辨證施藥,針對蟲積虛實,標本兼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