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江喆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江喆(生卒年不詳),字明遠,南宋婺源(今屬江西)人,為當時著名醫家,以臨床療效卓著聞名。其醫術承襲中醫傳統理論,尤擅長外感熱病與婦科調治,並重視藥物煎煮法與辨證施治,展現宋代理法方藥的嚴謹特色。
學術背景與臨床特色
江喆活躍於南宋理宗時期(1225–1264年),其醫學思想根植於《傷寒論》與《黃帝內經》體系。據載,婺源爆發大疫時,他採用「大鍋湯藥」形式廣施救治,此舉符合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群體辨證」原則。其方劑可能結合當時盛行的「局方」加減,針對疫病「戾氣」特性,選用清熱解毒、化濕辟穢之品,如黃連、藿香等,反映南宋醫家對外感病的用藥規律。
宮廷醫案與治療特長
- 宋理宗醫案
理宗患病,江喆奉詔入京治癒。史載「霍然而愈」,推測可能屬外感或內傷急症。宋代宮廷醫案多見脾胃失調或情志致病,江氏或運用「和劑」思路,調和氣血陰陽,如以四君子湯、逍遙散等方加減,契合皇室體質「勿傷正氣」的治療禁忌。 - 公主漏胎醫案
公主患「漏胎」(胎漏,即先兆流產),江喆以安胎法治療成功。宋代婦科受陳自明《婦人大全良方》影響,重視衝任二脈調理。其處方可能含阿膠、艾葉等止血安胎藥,並配合針灸隱白、三陰交等穴,體現「標本兼治」原則。此醫案亦反映其對「婦科氣血用藥」的精準掌握。
醫德與傳承
理宗欲賜官職,江喆堅辭返鄉,符合傳統儒醫「懸壺濟世」之風。其子繼承醫業,顯示家族傳承模式。南宋醫家重視師承與家學,如錢乙、許叔微等皆以家傳醫術聞名,江氏家族亦屬此脈絡,其子可能進一步發展婦科或溫病理論。
歷史定位
江喆雖未留醫著傳世,但從宮廷記載與地方志可見,其臨床辨證能力與方藥運用已達當時頂尖水平。南宋是溫病學說萌芽期,江氏治療疫病經驗,可能對元代朱丹溪「滋陰學說」或明代吳有性《溫疫論》有所啟發,在熱病學史中具承先啟後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