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江瓘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江瓘(1503-1565年)

江瓘,字民瑩,明代歙縣(今屬安徽)人,為著名醫家及醫案學奠基者之一。早年習儒,志在科舉,然因母喪家貧,屢試不第,遂轉營商賈以維生計,後補縣諸生。江氏體弱多病,屢求醫未效,遂潛心鑽研醫術,自治而癒,漸通醫理,終成一方名醫。

江瓘深諳「博涉知病,多診識脈」之古訓,認為醫者須廣覽前賢經驗,方能臨證不惑。故窮二十餘年之力,蒐羅歷代醫家治驗,分門別類,輯錄成冊,欲以「宣明往範,昭示來學」。然書未成而身先歿,其子江應宿承父志,續加整理,終成《名醫類案》一書。

《名醫類案》之學術價值

該書分二百零五門,輯錄自漢代至明代諸醫家驗案,內容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、五官等科,並附江氏父子按語評析。其特色如下:

  1. 醫案彙編之先驅:為中國首部系統性醫案類編,奠定後世醫案學基礎,如清代《續名醫類案》即受其啟發。
  2. 辨證與治法並重:書中案例詳載脈象、症狀、治法與用藥,如以「六鬱」論治情志病,或以「補土伏火」療虛損,反映明代醫家融匯金元學派之學術特色。
  3. 評註精要:江氏父子於案後附加按語,或闡發病機,或比較各家治法,如評丹溪治痰「務在調氣」,與東垣補脾之說互參,凸顯臨證靈活思辨。

江瓘對中醫學之影響

江氏由儒轉醫,其治學嚴謹,強調醫案為「活法之源」,非僅記述成方。《名醫類案》不僅保存大量瀕佚史料,更提供後世醫家辨證規律之實證依據。清代《四庫全書》譽其「採摭既富,變證咸備」,足見其於中醫文獻史之地位。

今存版本繁多,如明萬曆刻本、清《四庫全書》本等,為研習歷代醫家經驗之重要典籍。江瓘之貢獻,實開醫案研究之先河,其務實精神與彙整之功,至今仍為中醫學界所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