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江承宗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江承宗

江承宗為唐代醫家,曾仕於鳳翔節度使府,擔任「要籍」一職,掌管文書機要。其醫學著作《刪繁藥詠》三卷(一作《刪繁藥訣》),據史料記載,該書以輯錄藥性歌訣為主,內容或為簡化繁複藥理,便於習醫者誦記,然此書後世未見流傳,推測已散佚。

唐代為中醫理論與臨床發展的重要時期,官方編修《新修本草》,民間醫家亦多有著述。江承宗所撰《刪繁藥詠》可能承襲魏晉以降「藥性賦」傳統,以韻文形式歸納藥物性味、功效,如「黃芪味甘,性溫能升,益衛固表,托毒生肌」之類,符合唐代醫家重視實用性的特點。此類歌訣在唐宋時期廣為流傳,成為醫者啟蒙教材,雖原書不存,但同時代《藥性論》《食療本草》等著作可窺其脈絡。

唐代醫藥學受道教煉丹術與佛教醫學影響,江承宗或兼採諸家之長。其書名「刪繁」二字,反映中醫「執簡馭繁」的思維,如《內經》「知其要者,一言而終」的傳統,亦與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「凡藥皆須精簡」主張相呼應。鳳翔地處關中,為唐代藥材集散地之一,江氏任職於此,可能接觸豐富藥學資源,進而整理成書。

雖史料有限,然江承宗作為唐代地方醫官兼藥學輯錄者,其著作雖佚,仍可視為唐宋藥性歌賦發展脈絡之一環,反映當時醫家對藥理知識普及化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