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健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健忘是記憶力衰退的一種表現,對往事容易忘記;嚴重者,言談不知首尾,事過轉瞬即忘。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稱之為“善忘”,但《素問·調經論》、《靈樞·本神》中有“喜忘”之名。《諸病源候論》稱“多忘”,後世醫家習稱為“健忘”,亦有謂“好忘”、“易忘”者。本症與智能低下所致的易忘不同,後者是生性遲鈍,天資不足,自幼低能,甚則為“白痴”。至於年老體衰而健忘,多係生理現象,與疾病所致之健忘不同,不屬本症討論範圍。
常見證候
腎精虧虛健忘:恍惚健忘,精神呆滯,毛髮早白,枯脆易脫,齒浮動搖,骨軟痿弱,步履艱難,舌淡苔白,脈虛。
心腎不交健忘:常常善忘,虛煩不眠,心悸怔忡,頭暈耳鳴,腰痠腿軟,多夢遺精,潮熱盜汗,夜間尿多,舌紅苔少,脈細數。
心脾兩虛健忘:面色白,健忘怔忡,多夢少寐,氣短神怯,食少倦怠,腹脹便溏,婦女月經不調,苔白質淡,脈細弱。
痰濁擾心健忘:健忘嗜臥,神志恍惚,頭暈目眩,心悸失眠,胸悶不舒,喉中痰鳴,漉漉有聲,苔白膩,脈弦滑。
瘀血攻心健忘:突然健忘,舌強語蹇,但欲漱水而不欲咽,腹滿而痛,疼痛拒按,面唇爪甲青紫,小便清長,大便色黑,脈結代。
鑒別分析
腎精虧虛健忘:腎主藏精,主骨生髓,通於腦。腎精不足,腦海空虛,見症以健忘及精神呆滯、齒搖髮脫、鬚髮早白,骨軟痿弱為主要表現。治宜填精補髓,方用河車大造丸。
心腎不交健忘:本證極為常見,《張氏醫通》說:“健忘者,俱責之於心腎不交。”其發病,多因遺精、滑泄、久病、房勞不節、傷及腎陰、腎陰虧耗,不能上承於心,水不濟火,則心陽獨亢;或情志太過,氣鬱化火,以及邪熱熾甚,心火內熾,下劫腎陰,腎虛志傷則健忘。辨證時當區分以下兩種情況:1心腎陰虛,心陽獨亢(以心腎陰虛為主,兼見心陽偏亢:健忘失眠,心悸心煩,腰膝痠軟,盜汗遺精,舌紅無苔,脈細數)。2心火熾盛,下劫腎陰(上熱下虛,火熾水虧,故見心煩口渴,口舌糜爛,面赤,腰痠腿軟,小便黃,大便乾) 。治則皆以交通心腎為法,但具體運用中又有區別,心腎陰虛,治在滋陰降火,養心安神,偏於心者,可用補心丹;偏於腎者,投以六味地黃丸。火熾水虧,治宜清心瀉火,滋補腎陰,可用黃連阿膠湯。
心脾兩虛健忘與心腎不交健忘:心藏神,脾主思,思慮過度,勞傷心脾,脾虛無以化生精微,血虛難復,心無所主;心血虛少,脾失充養;心火不足,則不能溫脾以運化;從而形成心脾兩虛。心脾氣血不足,神不守舍,則常常善忘。《濟生方》:“蓋脾主意與思,心亦主思,思慮過度,意舍不清,神宮不職,使之健忘。”本證除有心之氣血虛的表現外,兼有失健運的症狀(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