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角弓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角弓痧

病證名,屬痧症之一,為痧毒內攻、氣血逆亂所致之危重證候。其名源於患者頭項強直、背脊反折,形如角弓張開之狀,多因臟腑氣機閉塞、經絡瘀阻而成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角弓痧乃痧毒熾盛,內陷心包,上攻頭項,致氣血逆亂、筋脈失養。痧毒多因外感穢濁邪氣,或內傷飲食積滯,鬱而化熱,蘊結三焦,繼而竄擾經絡。臟腑受損,尤以心、肝為甚,肝主筋,心主血脈,邪毒壅滯則筋脈攣急,故見肢體強直、角弓反張。

臨床表現

  1. 主症:心胸脹滿劇痛,頭項強直向後仰,背脊反張如弓,四肢拘急。
  2. 兼症:面色青紫,唇甲黯滯,或見神昏譫語,脈象多沉伏或弦急。
  3. 危候:若臟腑氣絕,則冷汗淋漓、瞳孔散大,屬「死痧」之兆。

外治法

  1. 溫通開閉:取毛青布蘸麻油燒灼,趁溫熱擦拭手足拘攣處,以溫通經絡、緩解筋急。
  2. 噴酒宣痺:醫者含火酒(如高粱酒)噴灑患者體表,藉酒性辛散之力,透達痧毒,促氣血流通。

內服方藥

  1. 寶花散:清熱解毒、開竅醒神,適用於痧毒壅盛、神昏肢厥者。
  2. 三香散:行氣活血、辟穢化濁,主治痧脹氣滯、胸膈痞滿。
  3. 辨證加減:若熱毒熾盛,可合犀角地黃湯;痰瘀交阻者,加用菖蒲鬱金湯。

相關病證
角弓痧與「痧脹」「絞腸痧」同屬痧症範疇,然病位深重,多涉厥陰、少陰。古籍《痧脹玉衡》亦載:「痧毒攻心,角弓反張者,危在頃刻。」提示此證需急治,遲則臟腑敗絕。

附:痧症概說
痧症為中醫急症之一,泛指外感時邪或內傷積滯,導致氣血閉阻,見胸腹絞痛、嘔吐煩悶等症。其治以「開痧解毒」為要,外刮痧、內服藥並施,角弓痧即其重症變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