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健脾疏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健脾疏肝,中醫治法之一。治療肝氣鬱結引起脾不健運的方法。臨床用於兩脅脹痛、食少納獃、腹脹腸鳴、痛泄交作、舌苔白膩、脈弦等肝盛脾虛證候。常用藥如白術、茯苓、薏苡仁、山藥等健脾;柴胡、青皮、木香、佛手等疏肝。方如逍遙散之類,或香砂六君子湯加減。
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要訣》曰:“肝主疏泄,脾主運化。肝氣鬱結,則脾失健運,而見食少納呆、腹脹腸鳴、痛泄交作等證。治宜疏肝健脾,方用逍遙散加減。”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曰:“肝脾同源,肝氣鬱結,則脾失健運,而見食少納呆、腹脹腸鳴、痛泄交作等證。治宜疏肝健脾,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。”
健脾疏肝,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脾不健運的常用治法。臨床上常用於肝鬱脾虛證,其主要證候為兩脅脹痛、食少納呆、腹脹腸鳴、痛泄交作、舌苔白膩、脈弦等。
治療此證,可用柴胡、白芍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香附、木香、青皮等藥物,以疏肝理氣、健脾和胃。方如逍遙散、香砂六君子湯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健脾疏肝雖然是治療肝鬱脾虛證的常用治法,但並非所有肝鬱脾虛證都適合使用。如果患者有明顯的肝陽上亢、陰虛火旺等證候,則不宜使用健脾疏肝法。
此外,健脾疏肝法雖然有一定的療效,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。如果長期使用,可能會導致脾胃虛弱、氣血兩虛等。因此,在使用健脾疏肝法時,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,並且要注意隨時調整用藥方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