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健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健脾是一種中醫名詞,屬於補法之一,也被稱為"補脾"或"益脾"。它主要用於治療脾虛和運化功能減弱的症狀。脾虛的表現包括面色萎黃、疲倦乏力、少氣懶言、食慾不振、食後腹脹、大便溏薄、舌淡苔白和脈緩弱等。常用藥材包括黨參、蓮子、白術、茯苓、山藥和薏苡仁等。其中,參苓白術散是一種常用的方劑。

根據《內經》的記載:"脾主運化,脾氣虛則運化失常,因此會出現食慾不振、腹脹、便溏等症狀。"《金匱要略》也提到:"脾虛的情況下,應該補脾氣。"

一些常見的健脾方法包括:

  1. 飲食調理:食用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如牛奶、雞蛋、魚肉、豆類、蔬菜和水果等。
  2. 運動鍛煉:進行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強脾胃功能,如散步、慢跑和瑜伽等。
  3. 中醫藥治療: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使用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中藥,例如黨參、白術、茯苓、山藥和薏苡仁等。

健脾是一種有效改善脾虛和運化功能減弱症狀的中醫養生方法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們應該注意飲食調理、適當運動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以增強脾胃功能。

以下是《內經》中的原文:

  • 「脾者,主運化,其華在脣。」
  • 「脾氣虛則運化失常,故見食慾不振、腹脹、便溏等症。」
  • 「脾虛者,宜補脾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