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劍脊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劍脊翳
病證名,為中醫眼科疾病之一,屬翳障範疇,臨床特徵為瞳神區域出現橫向白色翳膜,形似劍脊,故得此名。
病因病機
劍脊翳多因肝腎陰虛、精血不足,或風熱邪毒上攻目系所致。肝開竅於目,肝血虧虛則目失所養;腎精不足則瞳神失潤,加之風火痰濕鬱滯經絡,結聚於黑暗,遂成翳障。此外,外傷、七情內傷或久病耗損,亦可誘發此證。
臨床表現
-
外觀特徵:
- 瞳神中生橫向翳膜,色白如銀,中段厚而隆起,邊緣漸薄,形如劍脊橫亙,故《醫宗金鑑·眼科心法要訣》稱:「白瞳人中映出於外如劍脊,中高邊薄,橫格於瞳人中。」
- 翳膜遮蔽瞳神,輕者視物昏矇,重者視力銳減,甚至失明。
-
辨證分型:
- 肝腎陰虛型:伴見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舌紅少苔。
- 風熱上擾型:目赤澀痛、畏光流淚、脈浮數。
- 氣滯血瘀型:翳色晦暗、目脹脅痛、舌紫暗。
古籍論述
- 《醫宗金鑑》將劍脊翳歸為「橫翳內障」,強調其形態特異性與病位深在。
- 另有文獻稱此證為「劍橫秋水」,屬宿翳(陳舊性翳障)之一,多因舊疾未癒,翳定難退而成。
治療原則
以內服藥物為主,輔以外治法:
-
內治:
- 滋補肝腎:選用杞菊地黃丸、石斛夜光丸加減。
- 清熱祛風:方如銀翹散合退翳散。
- 活血消翳:若瘀阻絡脈,可用桃紅四物湯化裁。
-
外治:
- 傳統點眼藥如琥珀散或八寶眼藥,以活血退翳。
- 針灸取穴:攢竹、睛明、肝俞、腎俞,調和氣血。
鑑別診斷
需與「冰瑕翳」(翳薄如冰)、「雲翳」(翳浮如雲)等相區別,劍脊翳以橫向條狀、色白質厚為辨證關鍵。
此證預後與病機深淺相關,早期調治可緩解症狀,然宿翳日久者,療效多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