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瞼粘睛珠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瞼粘睛珠
病名:瞼粘睛珠,見於《睛科統秘》,又稱「睥肉粘輪」,屬中醫眼科病症之一。
病因病機:
此症多因風熱外襲、脾胃濕熱上攻,或肝經鬱火,導致眼瞼(眼瞼)與睛珠(眼球)黏連,氣血瘀滯,經絡不通而成。若久病不癒,亦可因陰虛火旺或氣血不足,加重黏連之勢。
臨床表現:
患者常見眼瞼與眼球黏連,開合不利,甚則轉睛困難,伴有紅腫疼痛、畏光流淚,或眼眵黏稠。嚴重者睛珠轉動受限,視物昏矇。
證型辨析:
- 風熱壅盛:眼瞼紅腫灼熱,黏連初起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- 脾胃濕熱:眼瞼腫脹黏膩,分泌物稠濁,伴有口苦黏膩,苔黃膩,脈滑數。
- 肝經鬱火:眼瞼紅赤刺痛,情志不舒易發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- 氣血瘀滯:黏連日久,睛珠轉動不靈,舌暗或有瘀斑,脈澀。
治療原則:
以清熱解毒、疏風散邪為主,兼以活血通絡。風熱者宜疏風清熱;濕熱者當健脾化濕;肝火盛者需清肝瀉火;氣血瘀滯則佐以活血化瘀。外治可配合針灸、熏洗等法,以通絡散結。
古籍參考:
《睛科統秘》載此症與「睥肉粘輪」同類,強調內調外治並行,尤重脾胃與肝經之調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