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瞼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瞼廢
瞼廢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指上胞下垂之重症,患者眼瞼難以自主開合,甚至終日閉目難睜,須以手輔助方能視物。此證首載於《目經大成》卷二,書中描述:「此證……只上下左右兩瞼日夜長閉而不能開,攀開而不能眨……以手拈起眼皮,方能視。」其症狀較一般「上胞下垂」更為頑固,屬瞼肌無力或經絡失調所致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瞼廢多與脾虛氣弱、經絡阻滯相關。脾主肌肉,脾氣不足則清陽不升,眼瞼肌肉失於濡養,遂致弛緩難舉;或因風痰阻絡、氣血瘀滯,致使足太陽膀胱經、足陽明胃經等循行於眼瞼之經絡受阻,氣血不通而發病。此外,先天稟賦不足或外傷損及筋脈,亦可能引發此證。
證型辨治
-
脾虛氣陷證
- 表現:眼瞼下垂,晨輕暮重,伴面色萎黃、倦怠乏力、食少便溏。
- 治法:補脾益氣、升陽舉陷,方選補中益氣湯加減,重用黃芪、黨參,佐以升麻、柴胡升提陽氣。
-
風痰阻絡證
- 表現:眼瞼驟然下垂,麻木不仁,或兼頭暈目眩、胸悶痰多。
- 治法:祛風化痰、通絡開竅,方用正容湯合牽正散,酌加僵蠶、全蠍以搜風通絡。
-
氣血瘀滯證
- 表現:眼瞼下垂日久,局部或有刺痛,舌質暗紫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、疏經通絡,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,配合川芎、紅花等活血之品。
外治與針灸
除內服藥外,可配合針灸療法,取穴以睛明、攢竹、陽白、足三里為主,脾虛者加脾俞、胃俞;風痰者加豐隆、風池,以調和氣血、疏通經絡。古法亦有用蓖麻子搗爛貼敷百會穴,以升提陽氣。
與西醫學關聯
此證近似西醫「重症肌無力性上瞼下垂」或「動眼神經麻痹」,然中醫著重整體辨證,從氣血陰陽失衡論治,與西醫局部神經肌肉病理機制互為補充。歷代醫家如黃庭鏡《目經大成》強調「治瞼廢當察其本」,即需辨明虛實標本,方可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