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鼻毛,又稱「鼻毫」,屬人體毫毛之一,專指生長於鼻孔內之細毛。在中醫典籍《瘍醫大全》卷十二明確記載其生理功能,主要司職「屏障之官」,具有抵禦外邪、過濾濁氣之效。

從中醫理論析之,鼻毛與肺系關係密切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肺開竅於鼻」,鼻為肺之門戶,而鼻毛實為此門戶之「衛兵」。其生長受肺氣濡養,肺主皮毛之功能直接影響鼻毛榮枯。肺氣充沛者,鼻毛潤澤茂密;肺氣虛弱者,則鼻毛稀疏易折。

在生理功能方面,鼻毛具三重作用:其一,遵循「上焦如霧」理論,過濾空氣中之塵埃穢濁;其二,依「陽氣衛外」學說,減緩寒邪直襲肺系;其三,按「濕熱蘊結」病機,調節鼻腔濕度以防燥邪傷絡。故《諸病源候論》稱其為「鼻戶之藩籬」。

就經絡而言,鼻毛所居之位乃手足陽明經交會處,足陽明胃經「起於鼻之交頞中」,手陽明大腸經「上挾鼻孔」。故鼻毛之生長狀況,可反映陽明經氣血盛衰,臨證有「察毫辨證」之說。

若論及病理,古籍警示「拔毛傷竅」之弊。《外科正宗》指出,鼻毛根系深連鼻肌膜,強拔易致「毛竅空虛」,使風熱邪毒乘隙內侵,釀成鼻癰、鼻疔之患。此現象符合中醫「虛處留邪」之基本病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