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剪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剪刀(中醫眼科器械)

剪刀為中醫眼科手術常用器械之一,多以精鋼鍛造,刃口鋒利,形制精巧,專用於剪除眼部病理性組織,如胬肉、血筋、皮膜等。其設計需符合人體眼部結構特點,操作時講究「穩、準、輕」,以配合中醫眼科「祛邪不傷正」的治療原則。

結構與形制
中醫眼科剪刀通常分為直頭與彎頭兩類,刃部細長尖銳,便於深入狹窄的眼部區域。手柄部分多設計為環狀,以利施術者精準控制剪切力度。部分剪刀刃口帶微弧度,可適應角膜或結膜等曲面的解剖特點,避免誤傷健康組織。

中醫應用與理論基礎

  1. 胬肉切除
    胬肉(翼狀胬肉)屬中醫「目翳」範疇,多因風熱壅盛或脾肺濕熱上攻於目所致。剪刀用於剪除胬肉頭部及體部,配合中藥外敷(如黃連解毒湯加減)以清熱化瘀,防止復發。
  2. 剪除血筋
    眼部血絡瘀阻(如赤絲虯脈)時,剪刀可斷離瘀滯之血筋,促進氣血流通,符合《黃帝內經》「宛陳則除之」的治療原則。
  3. 皮膜修剪
    針對瞼內翻、倒睫等病症,剪刀用於修剪瞼緣多餘皮膜,調節局部經絡氣血,改善「胞瞼約束失常」的病機。

歷史淵源
剪刀在中醫外科應用悠久,唐代《外臺秘要》已記載「鈹針」「鋒針」等器械用於割治目疾。明清時期,隨眼科專科發展,剪刀形制趨於精細,如《銀海精微》提及「鈎割之法」,需配合專用刀具與剪刀操作。

與現代器械的區別
傳統中醫剪刀強調「一器多用」,現代眼科器械則多為單一功能設計。然中醫剪刀的形制理念仍影響當代微創器械,如結合針灸「淺刺」理論的精密剪切技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