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見聞精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見聞精出

證名,指因耳聞目睹色情之事,而致精液不自主外洩的病症。此證首載於《諸病源候論·虛勞病諸候》,原文云:「見聞感觸,則動腎氣。腎藏精,今虛弱不能制於精,故因見聞而精溢出也。」意指腎氣虛弱,固攝無權,遇外界色情刺激,則腎精失守而外洩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腎氣虛弱:腎主藏精,司封蟄之本。若素體腎虛,或久病傷腎,或房勞過度,皆可致腎氣虧損,精關不固。
  2. 相火妄動:腎陰不足,虛火內擾,或情志過極,引動相火,遇外界誘惑則火擾精室,迫精外溢。
  3. 心腎不交:心火亢盛,不能下交於腎,腎水不能上濟於心,水火失濟,神搖精泄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每遇色情聲色刺激,即感心神浮動,隨即精液滑出。
  • 或伴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心悸失眠等腎虛或心腎不交之症。
  • 舌質偏紅,苔薄,脈細數或沉弱。

相關證候辨析

  • 滑精:與「見聞精出」同屬不因交合而精自洩之症,然滑精多無明顯外因誘發,或於夢中遺泄,或清醒時頻發,病機更側重腎虛不固。
  • 夢遺:夢中交合而遺精,多與心火亢盛、濕熱下注相關,與「見聞精出」之因外感觸發有別。

中醫理論延伸

《景岳全書·遺精》指出:「遺精之始,無不由乎心……及其既病而求治,則尤當以持心為首務。」強調心神調攝為治遺之要。此外,《黃帝內經》言「腎者主蟄,封藏之本」,說明腎氣充足方能固精。若腎失封藏,則見聞感觸易致精泄,此與現代醫學「條件反射」之說亦有相通之處。

此證屬中醫「遺精」範疇,臨床需辨明虛實,虛者補腎固精,實者清火寧神,總以調和心腎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