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肩俞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肩俞穴

肩俞為經外奇穴之一,首載於《腧穴學概論》。其定位於肩部,當肩髃穴(手陽明大腸經)與雲門穴(手太陰肺經)連線之中點處。此穴居肩關節周邊,屬局部取穴範疇,臨床多用於調理肩臂經氣瘀滯所致之痺痛、活動受限等症。

主治功能

肩俞穴具疏通經絡、行氣活血之效,主治肩臂痺痛、上肢不舉、肩關節周圍炎(五十肩)等病症。其作用機理與鄰近經穴相通,透過刺激此穴可調和局部氣血,緩解筋脈拘急,改善肩臂功能。

刺灸方法

  1. 針刺:直刺0.5-1寸,得氣後可行提插捻轉手法,以酸脹感向周圍擴散為宜。
  2. 灸法
    • 艾炷灸:3-5壯,適用於寒濕痺證。
    • 艾條溫和灸:5-10分鐘,適合氣血不足或慢性痺痛者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肩俞雖為經外奇穴,然其位置鄰近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,此二經皆循行於上肢。依「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」之理,刺激肩俞可間接調節兩經氣血,尤其對風寒濕邪侵襲肩部所致「痺證」具散寒除濕之效。此外,肩部為「諸陽之會」,陽氣易於此鬱滯,故灸法溫通之力尤為適切。

配伍應用

臨床常配合肩髃、肩髎、臂臑等穴,共奏通絡止痛之功;若兼氣血虛弱,可加灸足三里、氣海以培補根本。

(註:本文所述內容基於傳統中醫理論,實際應用須結合個體辨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