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肩息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肩息咳
肩息咳為中醫病證名,指咳嗽時伴隨聳肩、喘息之症狀,首見於《靈樞·本臟》。此證多因肺氣壅滯、宣降失常所致,其病機與氣逆上衝、痰飲內停密切相關,屬咳嗽兼喘之範疇。
病因病機
- 肺氣上逆:肺主宣發肅降,若外感風寒或風熱,邪氣犯肺,導致肺氣壅遏不暢,氣逆而咳,並牽動肩部肌肉,形成聳肩之態。
- 痰飲阻肺:脾虛運化失職,水濕聚而成痰,痰飲上犯於肺,阻塞氣道,引發咳嗽喘息,甚則肩息。此類證候常見於痰飲咳嗽,與《金匱要略》所述「咳逆倚息,短氣不得臥」相似。
- 腎不納氣:久病及腎,腎虛不能攝納肺氣,氣浮於上,表現為喘息肩搖,多見於虛喘或「息高」之證。
證候特點
- 主症:咳嗽劇烈時肩部聳動,呼吸急促,甚則張口抬肩。
- 兼症:或見痰多黏稠、胸悶氣短,或伴喉中痰鳴、面青唇紫。
- 脈象:實證者脈多浮緊或滑數;虛證者脈沉細弱。
相關病證辨析
- 咳喘:泛指咳嗽氣喘,肩息咳屬其特殊表現,強調肩部動作。
- 痰飲咳嗽:痰濕內阻所致咳嗽,若痰阻氣道而見肩息,可歸於此類。
- 息高:見於《傷寒論》,指腎氣衰敗之危候,喘息動肩而呼多吸少,與肩息咳之實證有別。
治療原則
以調理肺氣為主,實證宜宣肺化痰、降氣平喘,虛證則需補肺益腎、納氣定喘。臨床常用方劑如:
- 麻黃湯(風寒束肺)
- 定喘湯(痰熱壅肺)
- 蘇子降氣湯(痰濕上逆)
- 金匱腎氣丸(腎不納氣)
肩息咳作為咳嗽之變證,反映氣機逆亂之深淺,需結合四診詳辨虛實,以明病本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