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肩息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肩息
證名,指患者因呼吸困難而需借助聳動肩膀以輔助呼吸之狀。此證多見於氣機逆亂、肺氣壅滯之重症,屬中醫「喘證」或「哮病」之危候。《素問·通評虛實論》云:「喘鳴肩息者,脈實大也,緩則生,急則死。」意指此證若見脈實大而緩和,預後尚可;若脈象急促緊數,則病勢凶險。
病因病機
肩息之發,主要與肺、腎二臟功能失調相關。肺主氣司呼吸,若外感六淫、痰濁壅肺,或久病肺虛,皆可致肺失宣降,氣逆而喘;腎主納氣,若腎元虧虛,攝納無權,則氣浮於上,呼吸淺促。此外,心陽衰微、水氣凌心射肺者,亦可見肩息並作,多伴面唇青紫、肢冷汗出等危象。
臨床表現
患者呼吸急促深重,肩部隨呼吸節律上下聳動,甚則張口抬肩,鼻翼煽動,胸悶氣逆,或喉間痰鳴有聲。若屬實喘(如痰熱壅肺),多見喘粗聲高,脈滑數有力;虛喘(如肺腎兩虛)則喘促氣弱,脈沉細無力。
相關病證
- 喘證:外感或內傷導致肺氣上逆,可分虛實。實喘多因風寒、痰熱;虛喘常責之肺腎虧虛。
- 哮病:宿痰伏肺,遇誘因引觸,痰隨氣升,氣因痰阻,發時喉中哮鳴有聲,嚴重者亦可見肩息。
- 肺脹:久咳、哮喘等遷延,致肺體脹滿,痰瘀阻滯,表現為胸中膨滿、喘咳上氣,後期多伴肩息。
古籍論述
除《內經》外,《金匱要略·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》提及「上氣喘而躁者,屬肺脹」,其證可兼見肩息;《醫宗金鑒》亦載「喘急抬肩,痰聲漉漉」,強調痰阻氣道之病機。
辨證要點
需結合四診,察其脈證虛實:
- 實證:喘促氣粗,痰多色黃或白黏,苔膩,脈滑數。
- 虛證:喘促氣短,動則加劇,舌淡脈弱。
若見肩息伴面色蒼白、汗出如油、四肢厥冷,屬陽氣暴脫之候,亟當救逆固脫。
補充說明
肩息作為呼吸困難之體徵,反映氣機壅滯或臟氣虛極,臨床須細辨其本,不可徒治其標。歷代醫家重視脈象變化,如「緩則生,急則死」,提示脈氣和緩者生機尚存,脈急無根者真元衰敗,預後不良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