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肩上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肩上熱

肩上熱為中醫證名,指肩部出現灼熱感或異常熱感之症狀,首見於《靈樞·邪氣臟腑病形》。此症與經絡循行及氣血失調密切相關,尤以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為主要病位。

經絡與病機

肩背部位為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所過之處。手太陽小腸經起於手小指外側,沿臂外後側上行,繞肩胛,交會於大椎;足太陽膀胱經則自頭部下行,夾脊抵腰,其支脈貫穿肩胛。若外邪侵襲、經氣鬱滯,或臟腑功能失調(如心火亢盛、小腸實熱),皆可導致經絡氣血壅滯,化熱上擾,發為肩上熱。

病因與辨證

  1. 外感風熱或濕熱:風熱之邪客於經絡,或濕熱蘊結,阻滯氣機,熱邪循經上炎肩部。
  2. 經絡氣血瘀滯:長期勞損、姿勢不當致氣血運行不暢,鬱而化熱。
  3. 臟腑熱盛:如心火移熱於小腸,或肺胃熱盛,循經上灼肩背。

臨床辨證需分虛實:

  • 實證:肩上熱感明顯,伴紅腫、疼痛拒按,舌紅苔黃,脈數。
  • 虛證:熱感隱隱,時作時止,或伴陰虛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相關典籍與理論

《靈樞》提及肩上熱與「邪氣中經」相關,強調外邪內傳之病理。《針灸甲乙經》進一步闡述,針灸肩外俞、天宗等穴可調理小腸經氣,緩解熱症。後世醫家如李東垣亦從脾胃氣機升降論述,認為中焦濕熱流注經絡,可誘發肩部熱感。

此症需結合四診,細辨經絡與臟腑關聯,方能準確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