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肩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肩疽,又名疵癰、丁疽,是指發生在肩部的癰疽。《證治準繩·外科》卷三記載:「肩疽,生於肩部者。又名疵癰、丁疽。又生於肩前廉,即肩峰前側者,名乾疽。若生於肩後廉,即肩峰後側者,名過肩疽。」
肩疽多由風熱之邪毒鬱滯,或因負重損傷,使瘀血凝結而發。其臨床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,成膿早潰者為順;反之則腫勢平塌,不紅不熱,堅硬難潰,或潰遲緩而膿稀色敗者為難治;若腫痛引臂胛,全身寒熱口噤,疼痛不思食飲,大小便不調者為逆。
治療肩疽,應審慎辨證,隨證加用引經藥。初起者,表證明顯者,可用荊防敗毒散之類汗之。若里熱之證現顯,當轉投內疏黃連解毒泄熱下之。汗、下之後腫痛不退,或膿將成者,應即內服托里透膿湯。若膿已成則當早作切開引流。
外治肩疽,可參見癰、疽、潰後,證治參見潰瘍、附骨疽等條。
以下是《證治準繩·外科》卷三中關於肩疽的論述原文:
肩疽,生於肩部者。又名疵癰、丁疽。又生於肩前廉,即肩峰前側者,名乾疽。若生於肩後廉,即肩峰後側者,名過肩疽。
其因風熱之邪毒鬱滯,或因負重損傷,使瘀血凝結而發。其證局部紅腫熱痛,成膿早潰者為順;反之則腫勢平塌,不紅不熱,堅硬難潰,或潰遲緩而膿稀色敗者為難治;若腫痛引臂胛,全身寒熱口噤,疼痛不思食飲,大小便不調者為逆。
治法審慎辨證,隨證加用引經藥。初起者,表證明顯者,可用荊防敗毒散之類汗之。若里熱之證現顯,當轉投內疏黃連解毒泄熱下之。汗、下之後腫痛不退,或膿將成者,應即內服托里透膿湯。若膿已成則當早作切開引流。
外治參見癰、疽、潰後,證治參見潰瘍、附骨疽等條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